兩性平等教育小論文競賽高一組特優作品,這篇在明倫輔導室
的網頁可能還看得到吧!非常天真、理想化的作品,年輕人的眼裡
往往看不到阻礙(嘆)。我老了。現在回頭看這個作品,很有趣的
地方是,似乎在我高一的時候就已經預言了我大學時會念社會學系
,雖然高中時是壓根兒沒想到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虛與實之間--談網路虛擬世界裡的性別關係 103 陳 萱
一、 前言
現今社會已漸趨向多元的網路資訊時代,而在虛擬世界中的兩
性關係和在真實世界中的兩性關係有何異同?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在
電腦另一端前的網友?我們又該抱持著怎樣的心態?當今很少談議
此方面的問題,大多是探究真實世界裡的兩性關係居多,但網路世
界遠比真實世界來得難以臆測,網路世界是一個虛幻的國度,你很
難去分辨電腦另一端前那人的性別,這是一個複雜但卻極為重要的
議題,故筆者欲就此方面議題研究探索。
二、真實與虛幻世界中性別關係的異同
無論在真實,抑或是網路世界中,為何會有男女的性別之分?
國內學者劉秀娟(民87)援引Kohl berg(1966)及Shaffer(
1996)的論點特別指出: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「性別認同」
(gender identity)是會隨著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而漸漸達成,透
過這樣的發展歷程及其所屬社會環境下的社會化過程,幼兒瞭解自
己的性別,也體會與性別有關的行為,換句話說,這一察覺自己性
別,並且表現出符合自己性別的動機、價值和行為的一致性之發展
歷程,亦即性別形成的歷程(p.7)。「性別角色」(gender role)
的概念則稍有不同,它是外塑的,是受社會與文化的影響而附加在
男人或女人身上應有的行為表現。國內學者劉惠琴(民80)便指出
:「性別角色」是指在某種文化下,人們賦予男人或女人合宜的角
色行為。另劉秀娟(民86)也有類似的界定:即社會文化為男人及
女人規劃好了一套行為腳本;男人、女人應扮演哪些角色、有哪些
的行為規範與期許。而男、女之間最明顯的差異便是生理結構,而
有關男女兩性間的行為表現差異則各有研究結果,眾說紛云。國內
學者陳皎眉(民78)在『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』一書中的從性別差
異看女性角色的變遷與突破一文中,援引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心理
學教授Block的研究結果發現:男女兩性間的行為表現有下列相當
明顯的差異:(pp.225~226)1.男孩子不管在哪一個年齡,都比
女孩子富有攻擊性和競爭性。2.男孩子表現出較多打架和反社會行
為。3.女孩子比較願與他人合作、較肯妥協、比較會考慮團體的利
益和他人的感受。4.男孩子比較活潑、好奇、也比較衝動。5.男孩
子不管在哪一個年齡,都比女孩子容易意外出事受傷。6.女孩子比
較焦慮、膽小、順從,喜歡從事社會許可、受到社會讚許的活動。
7.女孩子比男孩子重視人際關係。8.男孩子比較在乎自己覺得自己
做事做得的好不好;女孩子比較在乎他人是不是覺得她做事做得好
不好。9.男孩子比女孩子認為自己較重要、較果斷、有野心、有能
力。10.做事時,男孩子認為自己做得可以比女孩子好,而且,往
往給自己訂的目標較女孩高。11.男女孩誰成功與失敗時歸因方式
不同;當男孩子作某件事情成功時,總歸因於自己的能力與努力;
失敗時,通常怪運氣不好或工作太困難。女孩子成功時,總歸因於
運氣好,但失敗時,便責怪自己不夠聰明、努力。美國心理學家
Maccoby & Jacklin(1974)則有不同的看法,他們分析了一千五
百多篇有關性別差異的研究後發現:兩性間的差異在各方面並無顯
著差別,主要差異只有下列四項(引自陳皎眉、江漢聲、陳惠馨,
民85,pp.9~10):1.語文能力:女孩子的語文能力發展的較男孩
子早,但一旦開始發展,兩性語文能力的差異並不大,要到青春期
後,女孩子才比男孩子有較佳的語文能力;2.空間能力:男性在視
覺的空間能力測驗及數學推理測驗上(尤其是必須依賴空間知覺判
斷的),表現較女孩子佳。但此項差異,Linn與Peterson(1985)
認為若以整個生命週期來看,則不見得成立;3.男性在青春期(十
二、三歲)以後,開始在數理能力上超過女性。4.男性較女性富有
攻擊性。至於其他的信念,如工作能力之別等刻板印象,則沒有足
夠證據,大部分只是迷思而已。
而無論在真實,或是網路世界中,兩性都是有互動的,我們又
必須如何來相處、應對?該有什麼樣的態度?國內學者謝月英(民
82)提供了下列六點意見可供參考(p.p42~43):1.去除過敏性:
兩性交往並不等於談戀愛,不要一接觸到異性便心想:他(她)是
不是我未來的老公(老婆);也不要看到異性像看到鬼一樣,避之
唯恐不及。學習把異性當同性看,稀鬆平常地和異性相處,就像和
同性相處般的自然。2.坦誠開放、自我肯定:與異性相處,態度要
坦然誠懇,以開放的心情,經營可貴的友情,不虛假造作,展現真
實的自我。與異性溝通,要能自我肯定;別態度曖昧,模稜兩可,
別不好意思拒絕,勉強接受,徒增兩者煩惱。3.循序漸進,按部就
班:健康的兩性交往是循序漸進、按部就班的,早熟、跳級、速食
不僅苦澀難食,且會消化不良,有害健康。4.尊重對方、保護自己
:兩性相處要能瞭解彼此的個性、興趣及需求,互相尊重,行為舉
止要合宜,不要有吃豆腐、開黃腔等性騷擾的言行。兩性交往要保
持適度距離,懂得自我控制,拿捏尺度,並學會拒絕,保護自己。
5.發乎情,止乎禮:兩性相處難免互相吸引或日久生情,當心動時
,貴能動心忍性,主宰自我的情感,發展含蓄可貴的友誼,避免掉
進澎湃洶湧的愛情漩渦,一發不可收拾。6.有主見,不人云亦云:
只羨鴛鴦不羨仙,看到別人結交了異性朋友,自己也趕著去找一位
;與異性相處,要有主見,不人云亦云受同學的鼓動,更不應受同
儕壓力的影響。
網路世界與真實社會的最大差別,就是在網路世界中,人們可
用虛擬身分、虛擬性格,甚或是虛擬性別來矇騙他人,但我們卻很
難去臆測其真實的一面。或許有人是以虛擬性別來存在於網路世界
中,但其實不論男女,我們所秉持的態度應都一致,而尤須小心的
是,若感到對方的態度或言辭間讓自己感到不悅或覺有異狀,就必
須趕緊結束談話,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。面對網友,我們必須有
著小心謹慎的心態,畢竟我們無法透過網絡去瞭解對方真實的一切
,難保對方不是隻披著羊皮的狼。
三、結論
其實不論在真實世界或是網路虛擬世界中,兩性相處都必須秉
持著一樣的心態--尊重、並站在平等的立場。而前文所提到過的
「虛擬性別」問題,國內學者李郁文、邱美華(民90)所著『兩性
教育與生涯規劃:團體諮商主題工作坊』一書中(p.24)<活動五
>有所謂的「兩性交往實際生活情境」,小組角色扮演活動演練,
主要目的是要從「角色扮演」這個活動中,進而學習、瞭解到如何
去應對生活中的一些兩性交往所發生的問題。同理,筆者認為「虛
擬性別」也是一種「角色扮演」,藉由「虛擬性別」,我們可以把
自己的性別轉換,然後進而扮演異性,自己所期望的異性是如何的
呢?該有的態度為何?在「虛擬性別」的「角色扮演」活動中我們
可以進而學習到更多。因此,筆者認為「虛擬性別」在網路世界中
,還並不算一件壞事。
比較嚴重的是,在網路世界中不小心謹慎,國內學者黃光國(
民73)在其所著『談情三階段,說愛六守則』一書中,有提到所謂
的「養魚政策」(pp.28~32),更清楚地說,在和異性交往之初,
不妨多認識一些朋友,和他們保持一定的關係,就像在家裡後院養
了很多魚。因為是初識,只能看到對方的外在條件,卻無從知曉內
涵,因此最好多認識一些異性朋友,放寬眼界。但「養魚」也有一
個原則:君子之交淡如水。在網路世界裡,「養魚」的原則是十分
重要的,如此,或許較能確保自己不會掉入圈套內。
總之,網路虛擬世界中,不論性別,總要秉持三原則:尊重、
平等、君子之交淡如水。
四、參考書目
1. 李郁文、邱美華(民90):兩性教育與生涯規劃:團體諮商主題
工作坊。台北市: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。
2. 陳皎眉(民78):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。台北市:國際崇她社台
北三社。
3. 陳皎眉、江漢聲、陳惠馨(民85):兩性關係。台北、蘆洲:國
立空中大學。
4. 黃光國(民73):青少年的感情生活--談情三階段說愛六原則
,中國論壇,204期,p.p28~32。
5. 劉秀娟(民87):兩性關係與教育。台北市:揚智出版社。
6. 劉惠琴(民80):從心理學看女性。台北市:張老師出版社。
7. 謝月英(民82):學生輔導通訊,第29期,p.p42~43。
- Oct 03 Wed 2007 01:13
【舊作】虛與實之間--談網路虛擬世界裡的性別關係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